杨光合个人简介(慈祥的父亲杨光合,我们永远怀念您)(杨光百科)

致父亲

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

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

都说岁月

能把您的脊梁压弯

唯有您的意志

百折不挠

千磨不变

挑起全家老小

一生的重量!

时光冉冉,岁月悠悠,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。

然而,对父亲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。

尤其是越接近清明,父亲的身影在我脑海里越发清晰,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到一丝酸涩和愧疚。
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曾经给父亲的承诺再也无法兑现,记不得有多少次,在静静的夜里,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,以及父亲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,止不住泪流满面,有时半夜里醒来时就再也睡不着。……

我的父亲–杨光合,苗族,苗名: 福关,1930年生于贵州黄平县谷陇,1951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,两年后退役,回家乡务农。

父亲福关共有两个哥哥:大哥德关【德关是我大伯的苗名,下同】,二哥放关,三姐梭关,我父亲最小。

据父亲说,当时征新兵是按每家人口的男丁,如果两兄弟就去一个当兵,四兄弟就去二个,而三兄弟就可以去一个也可以去两个。

所以就有我大伯德关和父亲福关二人当兵,大伯德关是病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。所以分屋基地时我们家最优先选,就选一大块田作为宅基地,建了三间瓦房,在当时算很气派的了。

2012年3月因病逝世,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。

我父亲的一生,是勤劳的奔波的一生,是吃过苦受过难的一生。而父亲又是慈祥的善良的一生,是助人为乐,乐善好施的一生。

♥父亲是个大善人

父亲是个大好人,一生乐于助人,乐善好施。虽然家境贫寒,又经常收养孩子甚至成人,可依然改变不了父亲助人为乐的习惯。

左邻右舍,亲戚朋友,叔伯弟兄,谁家有个大无小事,只要吱一声,父亲不管多忙,甚至身体不大舒服,都会放下手中活,立马去帮忙。

父亲的乐善好施,在本乡镇是出了名的,印象最深的有两次。

一次是在我还读小学时的暑假,正是生活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,某一天中午,父亲刚刚去借得半升大米【约计3斤】,计划是一个月的主粮,因为那时候能吃上五谷杂粮就算幸事了。

父亲前脚刚进门,恰好有两个讨饭的后脚跟上乞讨,指着父亲刚放下的米袋子苦苦讨要,父亲在犹豫一会后,毅然送了他们俩个一人一斤,剩下的一斤只够当天的杂粮饭了。

母亲回家知道此事后,大骂父亲不管家人死活,不得好死等等,可是,父亲却笑呵呵的说道:“他们比我们还可怜,一个吃一点吧,大不了明天我再去借了”!

其实,这是积德行善。

另一次是,在父亲60多岁仍然帮忙比他小很多的妇女挑着重担从大寨大拗坡上来,时间长达两个小时爬完大坡为止。

那是我和父亲他们去15里外的镇上赶集回家,路上正遇见本寨子的一位近40岁的阿姨研余,正挑着一挑百斤重的小百货回家,她家开有小卖部,舍不得坐车。父亲看到后,毫不犹豫的帮那研余阿姨挑着爬坡。

还不到半坡时父亲就气喘吁吁,大汗淋淋,上气不接下气,我劝父亲几次别挑了,可父亲却说怎么让一个妇女干这些重活等等之类的活。

那时我己成年工作了,实在可怜父亲,于是我提出帮父亲一程,一试有近百斤重啊,我从没有挑过一百斤的重担,父亲也从不让我挑过。

可是,一看在旁边的研余一副很狼狈又不理不睬的样子,我只好咬咬牙硬挑了一程,就这样,我父子二人交替着换肩,直到两个多小时后爬完坡为止。

过后,我的脚、肩膀疼痛了好几天,特别是肩膀都起泡了。

而父亲更惨,父亲为此还生了一场大病,母亲一边骂父亲,一边心疼他而服侍着,唉,真心酸啊!不知是爱父亲或是恨父亲了!难怪有很多人说我父亲是傻子。

♥父亲是个大好人

虽然生活很苦,可一直在收养孤儿穷孩子,前后不下十人,救济的就不计其数了。

我们家生活很艰苦,无论是在解放前后,还是到六、七十年代,基本上都是不够饭吃。可是,仍然不改变父亲收留亲戚家孤儿或是穷孩子之心。

收养最早的,应该在58年大跃进、闹饥荒【我们未出生】时,那时候是集体公社,抢公分分粮食,农村每家都没有米饭吃,更谈不上吃饱饭了。

据我母亲说,父亲看到路边饿着走不动路的娘儿俩时【那孩子不到十岁】,毅然把她们接回家,舍吃俭用的细心照顾了近50天,待她们恢复了身体,才将她们送走。

我记事后的印象最深刻的是,父亲收养表哥天里和表姐衣里。由于姑爹去世得早,姑妈梭关改嫁,只得丢下了年幼的表哥表姐给父母亲抚养了【表哥1959年的,表姐小表哥两岁61年的】。

父母亲生活更艰苦了,只能吃一口留一口的给他们,硬是坚持把表哥表姐拉扯长大成人,后来表哥招工到县城纸箱厂上班,并安家在县城,直到现在儿孙满堂;

表姐早早就嫁到邻村仰朵的表姐夫林,生下玉林等四个儿子【表姐已于五年前因病去世了。】

至今表哥表姐及其家人一直都在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。

收养的另一个是我满叔家的我的堂弟金讲,金讲的妈妈生下金讲不久就去世了,金讲的爸爸讲龙俩父子相依为命,可是我满叔讲龙在堂弟金讲十岁时【1989年元宵节】也因肠胃炎不幸去世。

讲龙、金讲两代单传独子,堂弟金讲的公和我家公是亲兄弟,抚养金讲的担子只能落到父亲身上了。后来,金讲和我们兄弟也成亲兄弟了。

补充: 1989年秋季我刚好师专毕业,当年被分配到本县一个镇平溪中学教书,金讲读初中后,我就带他到平溪我的身边,继承了父亲的“事业”。

还有一个是,本寨子的大堂哥贵王及堂嫂,刚结婚没房子住,就住到我们家,我们家三间瓦房,腾出一间给他们住,后来同吃同住了。

等等,还有很多,不再一一列举。

其实,自收养表哥表姐的艰辛后,我母亲也多次反对父亲收养其他人的,她和父亲经常吵架,主要也是因为艰苦的生活。可是,拗不过父亲的执着,母亲也是心软之人,也只能帮着父亲一起照顾了。

♥三、父亲是个“好父亲”好丈夫

父亲是个“好父亲”,一生辛劳,但勤俭持家。

父母生了我们四姊妹: 大姐扁福65年的,我伞福排老二,兄弟中福排老三,满兄弟耶福老四。

由于我母亲身体不大好,眼睛也不大好,所以重担全部落到父亲身上。父亲不仅在外面砍柴割草耕田种土,回到家后,又经常帮忙母亲做饭洗衣,甚至自己缝补衣服等等。

由于小时候,生活十分艰苦,常常不够饭吃,野菜杂粮都上顿不接下顿。所以父亲除了“救济”别人大方外,也很勤俭持家,很会节约的。

为了节约,许多的农用工具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。比如背篓草篓、锄头、哂席、草帽草鞋、桌椅板凳等等,虽然不是很美观,只要实用和节约就行。

尤其是为了供我读书,交学杂费,父母亲都是舍吃俭用,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。

父亲更是操碎了心,除了到处借钱借粮外,年近60了还要走路去五十多里外的煤矿挖煤。……

就这样,父亲辛辛苦苦将我们四姊妹抚养长大,可却未能享过福。

父亲的勤劳与俭朴有口皆碑。父亲是闲不住的人,勤劳的品德已深入骨髓,即便是后来我们的经济宽裕,生活渐好,不需要年迈的父亲干活养家时,父亲仍然深入农田爬上高坡,早出晚归。

♥四、父亲是个“大孝子”,尊师敬祖

父亲崇尚“人贵德,孝为先”:您没念过书,或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从口中讲出的很多道理明显超出您的文化水平。

您经常告诉后人“人贵德,孝为先”,这是做人子人孙的准则。您常说:我这辈子只要有讨饭的上门,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他们盛上,这是积德行善。

父亲可能是当兵几年时尝到没读书苦头,或者是出门在外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,所以父亲很尊重文化人,尊敬老师,常常教育我们要尊敬老师,孝敬长辈,父亲本身就是个“大孝子”。

百善孝为先。我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,听老人说,父亲一直孝敬他的父母,年幼时常为爷爷奶奶端茶送水,状年时,作为老满,父亲一直都陪在爷爷奶奶身边,为他们养老送终。

并且为了爷爷奶奶的祖坟,父亲都迁了好几次。

特别是晚年2008年后,父亲多次嚷着要给他的父母的坟【即我的爷爷奶奶】立碑。

那时候温饱生活己不成问题了,可是我刚在县城买了房子要还贷款,又供孩子读书等等,而我的两个兄弟解决温饱问题就万幸了,我们作为子女的都不宽裕。所以“立碑”的事一再拖下去。

2009、2010两年,父母都喂有两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,说是一头用作“立碑”,另一头留过年,足以说明父亲“立碑”的决心,可还是不成功。

直到2011年,父母喂的两头猪到4月间无缘无故的死了。可是,父亲“立碑”的决心不仅不减,反而增强,他还联络了二伯放关家和大伯的家人。

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,在2011年暑假时,在我和镇远的堂哥久放的大力支持下【此时父亲身体己不大好了】,终于顺利的为爷爷立了一个很大很气派的碑全部围起,也给奶奶立了碑。

可能是了了父亲的一大心愿,或者是父亲己有预感,“立碑”半年多后,父亲就安安静静的离开了人世。

父亲主要的病情是支气管炎、肺气肿,冷天病重些、热天又好转些,己断断续续的痛了多年,最后一次在县医院住院治疗近一个星期时,父亲己有很大好转。

当时和父亲同一间重病房的还有两个重病号张公与王公,俩人年纪都比父亲小点【70多岁】,但病却比父亲重多了,两个都摊在病床上,吃喝拉撒都要人服侍。

父亲生活己可以自理,心态也很好,还经常安慰同病房的两个“兄弟”公公,要想开点多吃点,一定会好起来等,甚至还帮忙“病友”。

谁曾想到,第八天早上,父亲起来大便后,突然病情加重,医生抢救无效,约9点钟,父亲没有给我们子孙说一句话,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!也比同病房的重“病友”先走……直到现在,我们都想不通……

♥结语

我们不会辜负父亲您的期望,我们是您生命的延续,将永远铭记您和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。

愿您的在天之灵,保佑我们这个大家庭,代代生息、繁衍、和谐、辉煌。

您是我们的好父亲 ! 今生做您的儿女还没有做够,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。

不!生生世世,永生永世,您都是我可敬可爱可疼可叹慈祥的好父亲!

来世,我们还做您的儿女!

慈祥的父亲,我们永远怀念您!

——♥——END——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