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谁(再读《论语》之九:不耻下问)(不耻下问主人公)

【语录】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(《论语·公冶长》)

在古代,比较重要的人物去世后,国家机关会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,并给予相应的谥号。“文”是上谥,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、勤学好问的品德。

作为卫国一普通大夫,孔圉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甚至私德还有瑕疵,凭什么可以获得“文”这样好的谥号?恐怕不止子贡有疑问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吧。

孔子的回答是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
——聪敏好学容易,不耻下问难矣。

中国历来注重长幼有序,尊卑有别。下级服从上级,年轻人服从老年人,已经成为约定俗成了。暗含的意思就是,上级比下级懂得多,老年人比年轻人有道理。不过,倘若事实不是这样呢?

作为中国著名的皇帝之一,隋炀帝的个人资质应该是出类拔萃的。无论是放到历代的皇帝圈中,或者放到他身边的文武百官里去,他都是相当出色的。因此,他也瞧不上大臣们的意见,也就无从采纳大臣们的建议,最终一意孤行,直至国灭身死。倘若隋炀帝谦虚一点,还不需要他“不耻下问”,就会有很多有益措施供他选择。能采纳那么几条,也不会让辉煌的隋朝轰然倒塌。

其后,韩愈在《师说》里说: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这还是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的,且距孔文子时代已经千年有余了。

作为卫国大夫,孔文子身份地位不可谓不高矣;“敏而好学”,个人素质不可谓不高矣。在春秋那个非常重视身份地位的时代,甚至仅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分别被称为君子、小人的时代,孔文子能不耻下问,当然难能可贵了。

回到我们自己身上,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?

当我们向我们的下级请教时,心里是否有些犹豫?当我们向我们的晚辈请教时,真能无所顾忌?

放下包袱,冲破顾虑,兼收并蓄,方能不断完善自我。

换句话说就是: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!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